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动态 > 媒体聚焦
《无锡日报》专版:全市法院创新工作破解涉民生“执行难”
作者:殷星欢、赵正辉  发布时间:2017-02-04 15:34:09 打印 字号: | |

    宜兴法院开展远程视频执行,解决异地申请人执行难。120日,该法院通过执行指挥中心远程视频系统连线一名重庆奉节的申请人张某,远程对张某申请的工资、工伤待遇争议执行案约谈,双方当场达成了付款方案并执行到位。这是全市两级法院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活动的镜头之一。
    元旦、春节期间,无锡全市两级法院集中各方力量,针对“找财产难”和“找人难”的问题,创新工作机制,成效显著。全市法院与国土资源局、房管所、银行等部门建立“点对点”网络查询系统,让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的希望破灭;限制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并通过三阳广场大屏幕、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网络直播等传媒平台“全城通缉”,构建出一张“互联网+”时代的恢恢法网。
     201612月至2017123日,全市法院关于涉民生案件共执结1162件;执行到位金额6751万元;拘传24人;拘留94人;发还农民工693人合计金额1717万元;纳入失信名单人数700人;限制高消费424人;出动警力1798人次;救助75人合计金额163.58万元。

梁溪法院
邀请诉讼代表人参与执行,化解群体纠纷

    梁溪法院自201688日,由原崇安、北塘、南长三家法院合并挂牌成立后,执行局高效完成工作对接,高度重视涉民生案件执行工作。
    近年来出现了企业主弃厂避债引发的系列诉讼。许多企业无法解决问题,最终走上司法途径,通过法院执行程序来解决。由于涉案人数众多,这些案件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群体性的矛盾激化。
    针对这一情况,梁溪法院合理运用诉讼代表人制度,秉持执行公开的理念,充分实践阳光执行。
    诉讼代表人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一直规定的一项制度,在10人以上的群体诉讼案件中,群体诉讼人可以推举出35名诉讼代表人。梁溪法院将这一制度合理地延伸到案件的执行阶段,申请执行人群体推举出代表,法院通过代表与申请人群体沟通,并邀请代表全程参与执行。
     201510月,51名消费者在十一期间参加了无锡佰典商贸有限公司(新交电)的促销活动,预付货款后公司倒闭,消费者要求返还货款,起诉金额共63万余元。由于案件涉及人数众多,公司财产情况复杂,进入执行阶段后,迟迟没有进展,消费者情绪激动。
    法院得知消费者自发建立了微信群后,将一些执行的进展情况,通过群主在微信群里发布,并邀请消费者代表参与执行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处理剩余部分的家电产品,商场内的设施、办公用品、全部账册。
    消费者代表全程参与执行,了解到法院的负责态度,对法院艰辛的执行工作也表示理解。最后该案执行到位率达到79.47%,消费者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
目前,梁溪法院正在执行的群体性纠纷案件就有十多起。法院将进一步完善诉讼代表人和阳光执行机制,化解群体矛盾,及时解决纠纷。

惠山法院
借助多方力量完善涉民生执行网络布局

    惠山法院针对涉民生案件中的“找财产难”和“找人难”问题,创新建立了协助 执行人员队伍,以及和公安机关的全方位联动机制,完善执行网络布局。
经过惠山法院与区委、区政府的沟通协调,去年8月,各镇共抽调18名工作人员至执行局协助工作。其中大多数人是乡镇基层的工作人员,对于镇上、村里的个人、企业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即便本人不熟悉,他们的工作圈、朋友圈内的人都认识被执行人,既能提供财产线索,也能查找被执行人。如果被执行企业或个人已关闭或下落不明,协助执行人员也能及时反馈信息,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
针对“找人难”这一关键问题,惠山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主要做法是法院将行踪不定、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名单输入公安查控平台,一旦发现行踪,公安机关立刻展开临时布控并通知法院,由法院派执行人员前往交接。
    20166月的某天深夜12点,惠山法院的执行法官在家中突然接到公安机关的电话,说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薛某出现在胡埭某旅馆。执行法官立刻出发,凌晨一点赶到现场,与公安机关交接,对薛某作出拘留15日的决定。薛某家属不得不代其支付了全部的执行款。如果没有公安的配合,案件执结不可能如此顺利。
    从201611日到2017118日期间,惠山法院与惠山公安分局共布控440人,查获82人。这项举措在全市两级法院属于首创。

新吴法院
开辟讨薪案件“全程绿色通道”

     新吴法院在2016年逐步建立了由司法查控平台、信用惩戒平台、执行指挥平台、司法网上拍卖平台等七大平台构成的“执行云”系统,精准查控财产,有力打击“老赖”。
    鉴于追讨劳动报酬的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新吴法院全力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开辟讨薪案件“全程绿色通道”,去年全年新收涉民生执行案件共599件,执结572件,实际执结449件,执行标的2560余万元。其中为342名工人追回劳动报酬700余万元。
    20164月初,一家已经营了十多年的老牌快餐公司一夜间关门歇业,公司老板玩起了“人间蒸发”,94位员工工资无人结算。新吴法院执行人员冒着暴雨、顶着酷暑,逐一上门核对保全账目,做工作让用餐单位及时支付餐费,清收到期债权,仅用24天就将192万员工工资全额执行到位,并发放到员工手中。这仅仅是新吴法院“大执行”模式下执行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4年以来,该法院通过“立保预警、快审快结、保执对接、快速执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区域特点的立、审、执无缝对接“大执行”机制,为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加码提速,有效快速平息多起群体性纠纷。
    为了让查封设备能够尽可能地变现,让员工能够实实在在拿到工资,新吴法院执行人员在拍卖无法成交的情况下,通过主动联系政府部门,张贴变卖公告,召开债权人会议等形式,多方位寻找买家,通过抵偿后转让的方式实现变现,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利益,成功执行了宝达石油等系列员工工资案件,受偿比例均达到70%以上。
    对申请人生活困难,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又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涉民生案件,新吴法院积极争取地方支持,成功执结了瑞和服务、新时代物流等总数多达300余件的多个系列案件。
    在今后的两三年间,“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将持续进行,成为新吴法院的常态化工作,力求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梁法
友情链接

江苏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

联系我们